教養 |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Mom,help me do it myself.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某位V友轉分享我的一篇蒙特梭利文底下與友人探討到傳統教養法很像蒙特梭利(?)今天來聊聊蒙特梭利。

除了標題提到的~還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話

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簡單來說在蒙特梭利裡成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孩子的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遇_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以下漏漏長~都是你們常問的QA⬇️

蒙特梭利有幾個重點:

預備好的環境

家裡不是蒙特梭利教室,不需要跟教室一樣提供「正統教具/傢俱」盡可能在家裡的限度內配合孩子即可。

我們將危險物品收起來,將環境佈置的更適合孩子,像是在沙發下提供凳子孩子就能自由上下沙發(也是一個很好消耗體力的運動😆)

提供適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沒用到的插座加裝安全鎖,容易碰撞的傢俱直角防撞條等等等..

噢,就算這樣也不可能做到100%完美,剩下的部分就是要讓孩子拿捏分寸的地方。

💡舉個例子~孩子拿到剪刀把玩是誰問題?成人;孩子吃收不起來的電器電線是誰的問題👉孩子

將危險物品收好是成人的責任,而沒辦法收起來的地方就是不屬於孩子的,只要每一個人每一次都一樣的堅持孩子很快會懂某些事不可以做。

💡來個我家的例子

1.我家沒有柵欄亮亮可以自由探索,唯獨貓房他不能進去,只要一爬進貓房門就會馬上被抱到落地窗前,不記得執行多久後有成效,後來亮亮只會坐在門口喊貓貓了。

2.幼幼亮很愛咬空氣清淨機的電線,每次咬就把他抱到椅凳上坐五分鐘,之後就不會再咬了。

 

附上我家常見狀況的應對方式給你參考

1.不吃飯:可以不吃飯但不能影響家人用餐,收餐到下餐前只有水喝

2.不睡覺:可以不睡覺但不能影響照顧者得趁這段時間整理家事沒辦法陪他,在時間到達前半個小時待嬰兒床上

3.打翻水:一起整理,小小孩不整理也不額外處罰

4.亂丟食:收餐,在遊戲時間提供適合丟的物品給他 (不能只叫孩子不能,還要提供一個能的

5.不合意就哭哭:坐在他看的到的地方試著說出孩子的感覺,跟他說如果想抱抱可以過來媽咪這,或是你也可以自己發洩情緒。哭完再給個抱抱

6.不收玩具:小小孩是活在當下的不收很正常,平常跟他說一起收吧,如果孩子不收成人也能幫忙收

7.坐汽座哭:那就哭吧,我沒有習慣再汽座上給零食的習慣,不然台北高雄往返要餵多久啊,餐跟餐之間不吃零食是我的規定。玩具我只給三個丟光就沒了!(安全無法讓步

8.不想刷牙或吃藥:沒辦法一定得做~十字固定奉上😆

9.吃東西得在餐椅上:一旦決定下餐桌就沒得吃


跟隨孩子

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一模一樣的成長規律,作為大人,我們必須承認規律的存在,尊重這些規律。

但是~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不同的速度,我們需要觀察他們正處於怎樣的階段、內在有怎樣的需求進而去協助他。


觀察孩子

蒙特梭利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教,而是在於「觀察許多時候不做什麼比做了什麼更難

失誤控制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不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每次事情開始前由大人示範,孩子操作時盡可能「觀察不提醒」

孩子會發現,原來用力敲蛋會破在外面,蛋殼掉入成品會吃到硬硬的,用力攪拌會打翻沒有蒸蛋吃,太多鹽巴會好鹹,剛出爐的時候好燙!經由多次且重複的練習,方能達成目標。

孩子天生勇於挑戰,對於有興趣的事一試再試就算有可能被大人處罰也阻擋不了他的心(ex玩插頭、爬高高)

試著允許孩子有限度的犯錯,保有樂於嘗試不放棄的精神吧!

放手練他的身,用愛練他的心。


有限制的自由

在蒙特梭利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而「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

現在許多人號稱「尊重」孩子,實際上可能誤會了尊重的定義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我們成人的責任之一就是教會孩子「責任」在哪裡

紀律簡單來講就是「規範」,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約束。

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已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孩子的吶喊更需要被大人聽到:「我不希望別人伺候我,因為我並非無能。」只有真正具有這種思想並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

蒙特梭利裡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大人囉嗦、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是稱不上有紀律的。

對小小孩而言規範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因為這時候是他們「透過外在秩序,來建立內在秩序」的時期。

環境的規範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有所依循、並做出預測,孩子都喜歡固定的作息重複的行為,在有變更的時候要提早告訴孩子(秩序敏感期)幫助他們瞭解環境、適應環境。

教養孩子時如果可以掌握自由與紀律的原則溫柔且堅定的執行,會發現孩子的情緒相對穩定,大大減少孩子跟父母摩擦的機會。

舉個先前V友問我的例子:外出快來不及孩子堅持要自行更衣。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

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就是不肯由大人更衣但自己又穿不好,我們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

如果想減少早上著衣的時間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他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超過則有父母接手~

#有限度的自由

有時很奇妙的,當孩子擁有自主權時,他的配合度就會忽然提高了。


吸收性心靈

蒙特梭利認為0-6歲兒童獨有的心智特徵「孩子對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影響跟刺激都不會加以分辨的全盤吸收將其轉換成人格特質一部分經驗。

蒙特梭利曾用海綿照相機來描述兒童這種心智全盤吸收與不加以區分的特質,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告訴孩子正確及對的事情噢!

舉個例,當看到美麗的環境時,他們會吸收這個環境,將其作為自己心智的一部分。

所以,你給他美麗,他以後就會創造美麗,因為那是他構建心智時的一部分原材料。

而如果你給他看到醜惡,他也會吸收醜惡,醜惡也會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他們吸收的原材料,我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那樣的人。

以上,今天文好長~你們有看完嗎😆

💡考考你,好好吃襪子,是誰的錯?

#好亮育兒日誌

#蒙特梭利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