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 | 面對的勇氣,情緒失控怎麼收尾?

【面對的勇氣】因為害怕孩子鬧,所以用威脅利誘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喪失讓孩子完整體驗的機會(無論好的壞的)

現在許多人提倡,父母親不該在孩子面前爭吵、不該處罰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陰影。

🔸實際上,這兩點你都做不到~我們仍然會不經意的被孩子發現爭吵,也可能會有情緒失控打罵孩子的時刻。

一秒就後悔了。

怎麼辦?

搞半天,許多新穎教養觀念都有其「非意圖的後果」

大家都聽過,孩子目睹父母親吵架會心靈受創~吵的越兇狠越嚴重。

但是普通的雙親爭執會有何影響呢?

🌟小孩對父母關係品質超級敏感,父母之間的關係好壞甚至比親子關係本身還要大。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馬克 康明斯博士做了這個研究:

1/3的孩子在目睹完衝突後會展現攻擊傾向,但是~如果讓孩子看到完整的吵架過程最後「言歸於好」則降低成4%!

🔸孩子如果看到事情圓滿解決~心情便會平靜下來。

也就是說,父母親吵一半暫停,避開孩子再吵,對孩子來說可能更糟糕!如果忘了跟孩子說「沒事了~已經有結果了」尤其糟!

🔸康明斯博士還發現,就算父母親背著孩子吵架,小孩就算看不到~仍然能察覺父母親有吵過架,儘管不知道原因為何。

🌟在衝突不會一發不可收拾,沒有口出惡言,最後會言歸於好(出自真心非假裝)的情況下👉讓孩子看到有建設性的衝突是有益的,小孩從中學習到解決衝突之道,學會如何妥協與和解。

再來聊聊所謂處罰。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後果是必需的(自然後果/邏輯後果)

所謂的邏輯後果(無法讓孩子自然承受)就是由我們設立合理的處罰。

🌟許多人擔心處罰會傷孩子的「心」我說你「不一致的態度」才傷孩子的心。

📌有個有趣的實驗👉慣用體罰的黑人家庭跟提倡愛的教育不到最後不處罰的白人家庭,竟然是白人小孩更有攻擊性!

🔸原來重點在於「態度」及體罰的孩子被貼上什麼「標籤」~

在能接受體罰的黑人世界裡,犯錯被體罰是正常的事,下次不再犯就好了,孩子也會覺得犯錯被處罰很正常。

但在白人世界中,體罰是一種不能說的禁忌,必須等孩子犯下天大錯誤父母怒氣爆表才會失控體罰孩子。

🔸讓孩子接受到隱性訊息:你怎麼會做出這麼壞的事,怎麼能不給你特別的處罰。

這時候體罰對小孩是一種喪生原地位的標籤。

🌟體罰未對孩子造成負面反應,正因為體罰的「理所當然」。

大部分人成長過程都有被合理處罰的經驗,甚至有部分情況還會「感謝被處罰」得以回到正途。

以上兩件事情雖然是不同的案例,但都指出讓孩子完整體驗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對事不對人,只要細心努力處理結局終會圓滿。

無論大人小孩都不可能不犯錯,讓孩子知道就算是父母親也會犯錯,做錯是正常的~只要修正就好。

不會因此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質疑自己值不值得愛。

#好亮育兒日誌

#熱衷擦拭傢俱的亮亮day2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