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筆記|觀察不只是「看見需求」,更是「創造興趣」的起點
在主教訓練中我們學到:
「觀察讓我們發現孩子正在發展什麼,
但成人的介入,能讓孩子更願意持續投入。」
很多家長都曾經問我:
🟠「我看出來他最近對穿衣有興趣,但怎麼一下子就沒興趣了?」
🟠「他會自己倒水了,那我是不是可以準備更進階的活動?」
🟠「我每天都準備讓他練習擦桌,但他只做一次就不想碰了…?」
這些困惑都說明了一件事:
觀察只是起點,要引起孩子反覆操作的動力,還需要成人設計出「剛剛好的興趣點」。
Table of Contents
什麼是興趣點?
所謂「興趣點(Point of Interest)」是蒙特梭利教學中非常關鍵的設計原則,
目的是在教具或活動中設計一個「吸引孩子目光與好奇心的小地方」,
讓他願意主動靠近、重複操作。
舉個例子:
✅ 一組「舀豆子」活動
➤ 如果只是從一個碗舀到另一個碗,孩子可能做一兩次就失去興趣。
✅ 但如果我們加入:
➤ 不同大小的豆子(變化感官觸覺)
➤ 顏色區分的碗(吸引視覺辨識)
➤ 有聲響的小勺子或有質感的托盤(加強聽覺與操作樂趣)
孩子就會因為這些「點」的刺激,開始反覆操作、加深動作熟練與秩序建立。
在家怎麼設計「興趣點」?
以下是幾個簡單例子:
🔸 在收玩具時,準備不同顏色收納籃,讓孩子比顏色放 → 建立秩序感
🔸 倒水活動中,使用透明壺讓孩子觀察水位 → 激發視覺敏感期
🔸 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動作(例如擦桌)中加上氣味:用橘子皮或玫瑰水擦桌 → 刺激嗅覺經驗
🔸 利用孩子熟悉的角色貼紙,標示教具的開始與結束 → 增加連結與記憶點
為什麼「興趣點」那麼重要?
因為大部分孩子不是一開始就對重複操作有興趣,而是:
「他覺得這件事好玩、吸引、有趣,才願意投入到可以練習的程度。」
當孩子越做越熟練,越來越投入,他才能:
✔ 建立內在秩序
✔ 發展動作協調
✔ 提升自信與專注力
結語
孩子不只是「需要適合的工作」,
更需要「一點點成人設計的小魔法」,
讓他的學習變得自然而有趣。
📌 觀察讓我們知道該給什麼,
而興趣點,讓孩子想再做一次、再一次!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