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亮以前在蒙特梭利幼兒園待了兩年,中文打底很紮實,轉到雙語學校後只需要專注在適應新環境與教學模式,每天玩耍超開心,直到上了小學才理解課業壓力是怎麼回事
所以不禁很擔心好好啊,學校雖說是雙語的環境,但相較起來,中文的部分進度很慢很慢…主要還是以英文為主。所以課餘時間我盡量著重在中文的部分,亮亮的中英文已經可以自行拼讀,閱讀無礙。
好好的個性跟亮亮差異很大,他是需要成就感的孩子,如果一開始就面臨太大的挑戰會逃避受挫,讓我決定要在家裡加強中文進度來幫助好好累積成就感。
我家到現在還是控制在九點睡覺,下課後洗澡吃飯唸故事幾乎沒有時間能使用3C(主要是我也不愛啦!)陪亮亮寫作業時,好好晃來晃去,所以從去年開始加入親子天下各種趴的3c時間~控制在一次15-20分鐘,一週三次。
來來來~這個暑假要和孩子做什麼?
親子天下推出的線上課程,從注音拼音的語文基礎,到讀寫、造句與作文,還有有趣豐富的黃醫師健康課,陪孩子穩穩銜接小學生活。
不論是拼音卡關、寫作沒靈感,還是生活自理、表達情緒的能力,都有適合的學習內容能在家輕鬆練習。
透過動畫、唸謠、情境任務,讓孩子用自己的步調慢慢學,爸媽也能安心陪伴,不再焦慮該怎麼準備才夠。這個暑假,就用一點點時間,換孩子開心讓孩子玩中學!
Table of Contents
黃瑽寧與樂樂的兒童健康課
當爸媽是一場修行啊~(敲木魚)
從來沒有想過快狠準最討厭浪費時間的自己,會(不得不)對孩子這麼有耐心
養育孩子的時光,我們都學會了一種「特別的耐心」——不只是等待孩子長大,而是一天要說五次、十次、無數次的「請去洗手」、「菜再多吃一口」、「記得喝水」,然後默默在心中大喊到底講幾次才聽得懂!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時候孩子不是不想做,而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做」。
孩子為什麼突然肯聽?原來是他「懂了」
有訂閱親子天下有聲書 App 的夥伴,是不是都跟著孩子重聽黃瑽寧醫師的身體的故事系列,被迫洗腦好幾輪(笑)不得不佩服,這些故事真的有魔力。
#黃醫生的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還是我第一本買的醫生書籍耶
原本怎麼講都不聽的「要洗手、要喝水、要吃菜、要刷牙」,只要黃醫師叔叔開口講一次,認識了為什麼,孩子立刻照做,還比你誇張的說:因為有細菌!!!!這就是黃醫生的神奇魔力
動畫+故事+健康小任務=孩子真的學會了
現在黃醫生鼠叔不只可以用耳朵聽,還和親子天下的樂樂聯手,強強結合,把關於健康與成長的各種知識結合成動畫,搭配幽默搞笑的互動與對話,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帶他們知道關於身體的各種知識,學會照顧自己、了解身體,也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你會發現原來孩子不是故意不做,而是——「他懂了」。
這堂課是為 2~6 歲孩子量身打造,用孩子的語言、孩子的節奏,把我們想表達卻常常說不到點上的那些事,好好地說清楚。
現在準備要正式開課啦!把握這次開團,讓黃醫師和樂樂搭檔演給他看,樂樂就像孩子們的同學,莫名增加孩子興趣,再加上每一集都有一個「健康小任務」,從課程到連結生活、實踐,養成健康好習慣!
為什麼天天都做的事,還要特別教?
也許你會覺得,生活習慣這些事不是每天都會做嗎?但就像蒙特梭利裡強調大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往往需要一步步拆解、清楚的示範、重複的練習。
第一堂課,黃醫生就帶孩子認識好好洗手的每個步驟,還給孩子小任務:把洗手拳變成故事,教會家人你的洗手武功秘笈,是不是從會好好洗手,到編故事與表達,再到親子任務通通都兼顧到了!
換個人說,孩子就會聽
如果你也一樣,重複又重複,孩子卻還是沒聽懂;那麼,不妨換個聲音、換個說法,讓黃醫師來說一次。你會發現,孩子真的會聽,而且,學得快。
課程亮點
五大主題 × 建立孩子的健康素養
建立習慣:理解生活常規背後的意義,自然而然養成健康好習慣
認識身體:了解身體的運作與訊號,建立自我健康意識
預防疾病:掌握常見疾病的病徵,學會清楚表達不舒服的狀況
急救處理:面對跌倒、生病等突發狀況不慌張,能冷靜應對
覺察情緒:懂得畫出身體界線、分辨不當觸碰,學會保護自己與求助
生動動畫 × 孩子的視角學習
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搭配吸睛的樂樂動畫與黃醫生互動,自然投入、輕鬆理解健康觀念。
精選24個貼近生活的學習單元
內容涵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身體、健康與情緒情境,讓孩子從「經驗」中學會照顧自己。
健康唸謠 × 唸得出就做得到
每一主題搭配好記的「健康唸謠」,幫助孩子邊唱邊記,提升實際操作力,變成生活好習慣。
24個生活實踐任務 × 知識轉行動
每堂都有「健康任務」,鼓勵孩子實際行動,實踐知識。
林怡辰線上作文課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非常重視任務分析(Task Analysis)意思是把一個困難的動作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小動作,並且透過清楚、有意識的示範,讓孩子理解每一個步驟的關鍵。
不是像大人那樣一氣呵成、習以為常地完成,而是讓孩子看見每個細節,而不是把過程變成「像魔術一樣神秘」。
學作文,也是如此。
很多家長常常困惑:「我家孩子平常口齒伶俐,話多得停不下來,為什麼一到作文就沈默是金?」
其實,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能力。
孩子可以用口語滔滔不絕地講故事,但要轉換成書面語言,就需要理解更嚴謹的語法結構和書寫邏輯。尤其學校的作文要求,要有完整的句子、段落結構,這對孩子來說是另一種「組合技能」。
因此,課本上會安排許多「造樣造句」的練習,這是為了訓練孩子在有範例的情況下,練習產出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句子。
接著,進一步學習運用各種語法技巧,如譬喻、擬人等等,讓語言越來越豐富、有層次,逐步搭建出屬於自己的表達力。
最近我們家實際開始使用親子天下林怡辰線上作文課,線上課程省去舟車勞頓~對多寶家庭特別友善,而且這門課符合蒙特梭利「從簡單到複雜、逐步引導」的精神,幫助孩子逐漸掌握書寫技巧。
亮亮第一次上課時,光是聽到第一個造句練習就大笑出聲。
造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凌晨三點,在金字塔裡扭屁股。」完全中小學生的笑點啊!
這個看似無厘頭的句子,巧妙地教會了孩子一個作文的核心觀念:一個完整的句子,需要有人、事、時、地、物!透過直覺又有趣的方式,孩子一聽就記起來了。
整個課程設計貼近孩子的學習節奏。
每完成一個單元,系統就會幫孩子「升級」解鎖下一關卡,亮亮超級買單,升級對孩子就是有特別意義吶~要不是我限制一天最多只能上一堂,她肯定會繼續看下去。
現在,看一堂作文課,竟然變成了我家寫完作業後的「獎勵時光」(笑)

這堂課,不只是給孩子的作文課,更是讓家長了解孩子學習訣竅的機會!從課程設計來看,可以清楚看到孩子會歷經哪些學習階段,每一個步驟都在紮實搭建能力:
- 破解豪華造句:從詞性分辨到五感體驗,用生活觀察建立孩子的句子組織基礎。
- 破解小日記(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心情感受三階段):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物」發展出思考與感受,讓日記不只是流水帳,而是有情緒、有故事的小作品。
- 小練筆:進階練習應用與記敘文的技巧,強化孩子「想法→文字」的轉化能力。
- 破解應用文(信件、便條等):生活中最常見的實用型寫作,孩子能在學校、生活場景中自信表達。
- 破解記敘文寫作(寫事、寫人練習):訓練孩子「從細節觀察」、「有條理地描述故事」,累積敘事能力。
家長根據這樣的安排,陪孩子一起去「觀察」他們在哪一個環節最感興趣:
- 有些孩子對造句特別有創意
- 有些孩子在日記裡表達情緒特別自然
- 有些孩子在記敘故事時展現驚人的敘述力
只要找到孩子的亮點,引導他們從興趣出發,越寫越有成就感,做得好就會想要繼續進行

溫美玉注音趴
很多爸媽都會有這樣的經驗:一開始還信心滿滿陪孩子練ㄅㄆㄇ,後來卻發現——明明教了好幾次,孩子還是搞不清楚ㄤ跟ㄢ、寫得像但唸起來總是怪怪的,有些甚至一看到符號就失去興趣。
《溫美玉兒童注音趴》這門課,就是為了這些「學注音卡卡」的孩子設計的。
如果你發現孩子在注音學習上「記不住」、「分不清」、「沒興趣」,那麼,這門課很可能會是你鬆一口氣的開始。不是靠硬記,而是讓孩子用聯想輕鬆記起來!
它不是讓孩子死背符號,而是用故事、動畫、圖像記憶、唸謠遊戲,讓孩子從「會看、會念、會拼」開始,慢慢建立注音的信心與熟練度。像是把「ㄅ」變成彎腰的老伯伯,孩子一看圖就知道怎麼唸;又或是鼻音這些比較難發的,課程裡也設計了對嘴遊戲與小道具來幫助孩子正確發音。
總共16堂課,每支動畫影片都控制在5~10分鐘,搭配唸謠與真人老師的講解,孩子可以每天看一小段、不用坐太久,反而更容易吸收。家長也能依進度安排複習,或反覆觀看複習不熟的部分,沒有時間壓力,完全彈性操作。
溫美玉拼音趴
學會了37個注音符號,卻在進一步的拼音時卡住了——不是聲調發錯,就是看到兩個符號就空白一片,不知道該怎麼念。
溫美玉兒童拼音趴為這些注音學完但拼音卡關的孩子設計的進階課程,適合4~8歲、已經認識注音符號,正在學拼音的孩子。
不強調死背,而是透過一連串動畫故事+唸謠+情境練習,把聲調變化、拼音組合、特殊發音規則通通變得「好看、好玩又好記」。
ㄥ跟ㄣ怎麼分?ㄅ為什麼跟ㄛ拼出來怪怪的?這些大人說破嘴,或是甚至爸媽都搞不清楚的規則,在課程裡會用各種故事巧妙帶進來,讓孩子在角色互動中自然理解拼音原則。每一集都搭配老師與動畫角色一起講解與示範,不只是聽,更是邊看邊做、邊唸邊學。
整套課10集短片,每天看一小段,大約兩週就能完整建立拼音邏輯。不用硬背、不用鑽牛角尖,只要陪孩子輕鬆看故事、開口練一練,就能讓他在正式閱讀前,打下真正聽得懂、拼得準的注音力。
溫美玉兒童造句趴
不少爸媽的煩惱句子怎麼寫都好短一句,或是看到:「小狗跑我家很開心」,「我今天吃飯書包」,一看就知道孩子是硬湊,寫得既不順又不完整。
溫美玉兒童造句趴,適合5~8歲,幫已經會讀寫簡單句子的孩子設計的 「句型練功坊」。
特別適合小一、小二,或對造句感到吃力的孩子,像是句型總是單調又沒邏輯的狀況,這堂課就是幫孩子解開這些造句卡卡的起點。
除了句型練習,課程還特別強調詞彙運用,像是在談吃東西的句子裡,不只是「吃飯」和「喝水」,而是拓展到更多食物動詞與形容詞。這樣一來,孩子才有足夠的字彙能量,把話說清楚、把句子寫完整。透過一句句的替換練習,孩子不只是學會照抄,而是真正理解語意和句型邏輯,能舉一反三,自由組合。
溫美玉兒童識字趴
幫孩子「看懂字、寫對字、用準字」設計的課程,課程針對5~8歲孩子常見的識字障礙,例如搞混字形、部件錯漏、寫錯相似字等,從漢字結構的邏輯與規律下手,引導孩子用「看懂部首部件」的方式學會認字,而不是死背。
識字趴不只適合剛學字的孩子,也非常推薦給常因錯字被扣分、認字慢、閱讀卡關的小學生。它不教孤立的字,而是教「怎麼認字」,從部件開始建立孩子對文字的敏感度,進一步提升閱讀理解與寫作表達力。
透過故事化的文字王國冒險,讓孩子跟著角色闖關認字。例如:魔法師姐妹用變形藥水改變字形,孩子在遊戲中認識哪些字是「部首+語意」組成的,什麼是左右結構、上下組合、部件搭配的邏輯。搭配唸謠與口訣,加上反覆練習,不只是學得快,更記得牢。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