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筆記 1|寶寶是空白的畫布:認識吸收性心智的力量

【0–6個月|吸收性心智】

吸收性心智是什麼?

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小人,而是正全心全意吸收世界的建構者。
蒙特梭利指出,0–6 歲的孩子都擁有「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特別在 0–3 歲期間,是處於「無意識的吸收階段」。

這表示孩子不靠努力,不需要理解,就能自然、完整地吸收環境中一切。
這些吸收,包括我們的語氣、擺放物品的順序、照顧時的節奏、臉上的表情,乃至整個生活的氛圍。

吸收的結果會成為孩子日後的秩序感、安全感、語言能力、甚至與人互動的方式。


我們可以怎麼做?──提供一個預備好的環境

1. 有秩序的空間

  • 寶寶的物品有固定的位置與使用方式

  • 日常動線簡單,動作步驟一致

  • 減少過多的聲光刺激與物品更換

→ 外在環境的可預測性,是孩子內在穩定秩序的來源。


2. 有節奏的照顧方式

  • 固定餵奶與睡眠節奏,幫助孩子感知時間

  • 照顧步驟一致:洗澡總從腳開始,換尿布的語言固定

  • 對話前先預告:「媽咪要抱你囉」,給孩子反應空間

→ 日常節奏有助於建立安全感,也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與信任。


3. 語言的環境

  • 和寶寶對話,即使他不回應也沒關係

  • 多使用真實語言、簡單句子、重複語彙

  • 避免電子聲音刺激,改以大人的語音、歌謠、念謠為主

→ 語言環境的豐富與否,會直接影響孩子未來語言理解與表達的能力。


4. 動作的自由與觀察

  • 提供活動墊、低矮安全鏡、吊飾等非限制性活動空間

  • 尊重孩子的動作發展步調,不急著讓孩子「學坐」「學走」

  • 觀察孩子的專注,不打斷、不干涉,除非他主動尋求協助

→ 孩子透過動作與感官去建構內在,自由的探索就是最好的學習。


5. 尊重與等待

  • 不突兀地介入寶寶狀態,先預告後操作

  • 留給孩子時間自己反應與決定(例如是否要伸手)

  • 在寶寶哭泣時先陪伴、再介入,不急著停止情緒

→ 孩子從被尊重的經驗中建立信任、自信與主動性。


結語|孩子自己建構自己

孩子的吸收性心智,不是為了讓我們「教他學會」,而是提醒我們「如何準備環境」,讓他自己建構自己。

這個階段的孩子看似靜靜地躺著,但其實正默默地吸收世界的秩序、關係與語言。
我們的每一個日常選擇,都在幫助他成為「他自己」。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