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筆記大綱

Table of Contents

主教筆記 1|寶寶是空白的畫布:認識吸收性心智的力量

主教筆記 1|寶寶是空白的畫布:認識吸收性心智的力量

主教筆記 2|為什麼新生兒需要一個「有節奏」的環境?

主教筆記2|為什麼新生兒需要一個「有節奏」的環境?

主教筆記 3|什麼才是適合新生兒的活動?

主教筆記3|什麼才是適合新生兒的活動?

主教筆記 4|小小的移動,巨大的發展:0–6個月的運動關鍵

主教筆記4|小小的移動,巨大的發展:0–6個月的運動關鍵

主教筆記 5|孩子爬起來不是為了走路,而是為了認識世界

主教筆記5|孩子爬起來不是為了走路,而是為了認識世界

主教筆記 6|扶站、移動、獨走:我們要幫孩子什麼?又該忍住什麼?

主教筆記6|扶站、移動、獨走:我們要幫孩子什麼?又該忍住什麼?

主教筆記 7|家中如何打造支持孩子動作發展的環境?

主教筆記7|家中如何打造支持孩子動作發展的環境?

主教筆記 8|從餵食到自主進食

主教筆記 8|從餵食到自主進食

主教筆記 8 延伸|食物對孩子的意義

主教筆記 8 延伸|食物對孩子的意義

主教筆記 9|如廁自主不是訓練,是信任自己能夠做的到的過程

主教筆記 9|如廁自主不是訓練,是信任自己能夠做的到的過程

主教筆記 10|為什麼孩子會迷戀秩序感?

主教筆記 10|為什麼孩子會迷戀秩序感?

主教筆記 11|幫孩子建立「我可以自己來」的環境,而不是「你快一點」的催促

主教筆記 11|幫孩子建立「我可以自己來」的環境,而不是「你快一點」的催促

主教筆記 12|感官教育是孩子理解世界的起點

主教筆記 12|感官教育是孩子理解世界的起點

主教筆記 13|語言不是說話而已,而是孩子與世界建立連結的方式

主教筆記 13|語言不是說話而已,而是孩子與世界建立連結的方式

主教筆記 14|音樂、藝術與語言:孩子表達自我的三種語言

主教筆記14| 音樂、藝術與語言:孩子表達自我的三種語言

主教筆記 15|成人的角色不是管理孩子,而是觀察、等待、適時介入

主教筆記 15|成人的角色不是管理孩子,而是觀察、等待、適時介入

主教筆記 16|教養最難的修煉:控制自己想幫忙的手,等待孩子發展出能力

主教筆記 16|教養最難的修煉:控制自己想幫忙的手,等待孩子發展出能力

主教筆記 17|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理解他的人

主教筆記 17|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理解他的人

主教筆記 18|玩具與教具的差異?什麼是符合發展需求的教具?

主教筆記 18|玩具與教具的差異?什麼是符合發展需求的教具?

主教筆記 18 延伸|教具不是買來「玩很久」的,而是陪孩子走過發展階段的

主教筆記 18 延伸|教具不是買來「玩很久」的,而是陪孩子走過發展階段的

主教筆記 19|讓家變成支持孩子發展的空間,而不是管教的戰場

主教筆記 19|讓家變成支持孩子發展的空間,而不是管教的戰場

主教筆記 20|不急著買東西,真正的環境預備從「觀察」開始

主教筆記 20|不急著買東西,真正的環境預備從「觀察」開始

主教筆記 20-延伸|觀察不只是「看見需求」,更是「創造興趣」的起點

主教筆記20延伸|觀察不只是「看見需求」,更是「創造興趣」的起點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