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選書|臺灣麥克-維京國際|閱讀是最安靜的力量

團購連結 

團購時間 4/22(二)–4/30(三)AM 23:59 準時結團

運費
1.本島運費100元.滿2500元 免運。
2.外島運費180元,滿2500元,運費100元

活動:滿額贈品

滿1800 送 「【小小恐龍繪本)」一件

滿2500 送 「4M迪士尼:玩具總動員認知學習時鐘」一盒

【贈品數量有限!~臺灣麥克、維京國際擁有更換贈品的權利!】


這次是我一直都很喜歡的臺灣麥克書團!

還記得第一次接觸臺灣麥克,是早教時期的熱血夥伴來我家開書箱,當時的我一看到那一整套套書,腦波馬上斷訊(掩面),眼睛一閉就刷了好幾萬。

當年腦波弱買下的《快樂寶寶》系列(不是書不好,是我本來就太愛買書,不需要買人家搭配好的),或是細膩精美的世界名家音樂繪本,到現在都還沒捨得從書櫃下架。

現在有很多本來只能整套購買的都可以單買,我覺得很棒!像是《快樂寶寶動動書》,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選,不用一次下整組。這對空間有限、希望精選好書的家庭來說,真的超貼心。

臺灣麥克書團有很多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的推薦書目喔,有的非常適合結合日常生活做活動,也有很多在這個年紀常常被作為主題的題材,是很萬用的拓展書目,也很適合送禮唷~

很喜歡美國作家安娜.拉佩(Anna Lappé)說的一句話:「你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想要大量閱讀,除了破荷包,還有家裡到底有沒有空間能放書的現實問題,所以絕對需要圖書館的借閱來支持(推薦學校圖書館!)。但如果哪一天你跟孩子一起遇到一本書,讀著讀著,心裡突然冒出「啊!就是這本」的悸動,也記得為它投一票。

因為這樣的支持,就是讓出版業繼續走下去的光。

是替孩子建造一個還有文字、還有想像力的未來。

每一次為孩子挑選一本書、讀一本的回憶,都為世界添上一點不一樣的色彩。

大V的蒙特梭利共讀課

每次開書團,就要聊聊我上AMI的收穫。
對蒙特梭利來說書本是語言的教具教具的重點是能跟孩子互動。共讀時不一定要堅持把故事講完,或是想讓孩子因為這本書得到知識。以前我一直認為書是讓孩子獲得知識的工具,但後來發現,蒙特梭利認為書是互動的橋梁,互動的深度根據孩子對書的反應決定,所以共讀時很鼓勵大家讓孩子能選擇書目。

如果孩子對書沒興趣,媽媽們可能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念得不好聽、很無聊,或者需要加些誇張的聲調。但蒙特梭利的理念是正常念就好,或許可能現階段孩子暫時對這本書沒興趣,或常常孩子對你的聲音和你本人更感興趣,重點是有機會和孩子說話與互動

所以說選書時,最重要的是選孩子喜歡的書。

第一次讀的時候,盡量只講基本內容。如果孩子對某些地方特別感興趣,我會再多講一點。但在孩子表達出想知道更多之前,不主動說太多。也要允許孩子任何時候可以選擇不想聽,但需要他們負責任的把書收好,二歲以前的孩子可以由我們示範,同時告訴他們怎麼收、收在哪裡。

孩子常常只看哪幾本或是某幾本都不看,我們可以在書架上擺放希望孩子看的,其他已經看過好幾回的收起來,告訴他們今天要看的書有這些,讓他在裡面選一本,還是讓他們有選擇的權利。但通常我們會覺得都買了就都要秀出來,一直把它收起來,好像不划算的感覺。 所以我覺得大家應該是要克服自己心裡有一種買了書就希望他念一輩子的這個魔咒。

你的身體是你的

這本是上次銷售前幾名的熱門繪本之一!

最近不少夥伴在社群裡問到:「幾歲開始,爸爸不適合幫女兒洗澡?」、「幾歲開始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洗澡?」

但我想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只是誰來洗澡、孩子幾歲,而是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帶孩子理解「身體界線」
不是為了引起性別對立,不是因為爸爸的愛不夠,也不是要製造焦慮,
而是因為:孩子需要在安全又清楚的語境中,學會認識身體、保護自己、尊重別人

這本蒙芽粉專有介紹過,還有發放延伸哦(延伸資源索取。

透過延伸結合繪本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每一頁都是一個可以對話的機會。

搭配蒙芽粉專整理的圖文介紹,一起來看看這本書怎麼陪伴我們和孩子談「身體」這件事!

從「身體是自己的」開始,一步步建立界線感與安全感,讓孩子明白:我的身體,我說了算。這不只是權利,也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心理建設。

這一句話,是認識身體自主權的開始:你的身體是你的。
孩子要知道,自己有決定的權利,有選擇的空間。
只有當他知道「這是我的」,才能漸漸學會怎麼守住界線,也才會在未來懂得尊重別人的界線。

繪本也帶孩子看看出各種樣貌的我們——有坐輪椅的、有胖瘦不同的、有膚色不同的……接納差異從看見多元開始。
也讓孩子從小建立「每個身體都值得被尊重」的感受,不只是自我認同,也建立同理心。

性器官正名,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性器官不是不能說,而是要用正確、平常心的方式說。
如果連大人都遮遮掩掩、講不出口,孩子怎麼可能清楚知道這些部位該如何保護?

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有名字,每個名字都代表尊重。
教孩子認識性器官的名稱,也是在傳遞:這是重要的、不能忽略的部分。
當孩子懂得為身體命名,也更有力量為自己設立界線。

學會說「不」,是孩子一生的保護。
不論是擁抱、親吻、或洗澡——只要讓孩子不舒服,他就可以說「不」。
這不只教孩子勇敢,而是讓他知道:「我的感受,是被看重、被尊重的。」

有時候需要碰觸,也要事先告知與尊重。
像是健康檢查、洗澡等等……
我們要教孩子:就算是爸爸媽媽、醫生,也不能「隨便碰」,所有碰觸都要清楚的說明,並且一定要有爸媽同意跟陪同喔!

不是所有人都會相信你,但你還是可以尋找願意聽的人。
這頁超級重要!!孩子說出不舒服的事,卻不被相信,是傷害的二次打擊。
但我們可以先做一個願意傾聽的大人,也讓孩子知道:「不要放棄說出來。」

如果那件事讓你覺得怪怪的、不舒服——那就是一個壞祕密。
孩子不一定能當下反應,但回家後覺得不對、不安,就是身體在提醒他。
說出來,不是告狀,而是保護自己。

性教育不是一堂課,而是一次次的對話與陪伴。
說「不」的練習不會在一次對話中結束,
但每一次你認真傾聽、真誠對話,孩子就多一點勇氣與力量。
他會因為被尊重、被理解,開始學會尊重自己,也懂得照顧別人。

漢字是畫出來的、 漢字是拼出來的

這系列是在破喉嚨紅過好幾輪的書,跟每次我發限動,就會收到好多私訊詢問哪裡能買的甲骨文字卡,都是小象漢字家的,⚠️字卡是在淘寶購入,記得要同時購買主卡+繁體補充包才是完整的,不能只購買繁體補充包!

這次團購的是臺灣麥克的繁體版~如果你家孩子在識字敏感期非常推薦!

我很喜歡中文字。
同一個字,用在不同的詞裡、不同的語氣裡,就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排列組合多到爆,那我們怎麼讓孩子理解、記得、甚至愛上這些字呢?

我們可以從圖像出發,用觀察、聯想,讓孩子「看見」字的來源。
再從偏旁部首拆解,建立「組字」的邏輯與系統感。
這就是《漢字是畫出來的》與《漢字是拼出來的》這兩本書的魅力,一畫一拼,一象一形,引導孩子從形到義、從字到詞,識字有趣又有系統!

漢字是畫出來的,也是孩子觀察力與聯想力的起點。
讓孩子在圖畫與遊戲中發現漢字的「樣子」,也發現自己能「看懂字」。
✔ 從畫中找字,先培養觀察力
✔ 搭配解字與流變,建構字的邏輯
✔ 加上猜字遊戲,讓孩子把甲骨文當謎語玩

每一組字,都有一段引導故事和一幅字的畫。
在這裡,文字不只是字,它有童年的模樣。
用故事和圖像把孩子帶進去,孩子自然被引發好奇與興趣。

看到什麼?這幅畫裡,藏了哪些字?
這頁是整本書最常被我用來做「猜字遊戲」的橋段。
像在玩「找找看」,但找的是漢字的原型。
孩子會說:「欸這是田、這是山、這邊是河!」——學字,就從這樣的發現開始。

像對應+簡單解說+字形演變=一次記憶加深
這頁用「日」的演變讓孩子看懂字的誕生。
不是死記,而是理解:「原來太陽畫成這樣,就慢慢變成我們現在寫的字!」

屎尿這系列看完絕對就會記憶深刻~~~

漢字是拼出來的!從部件偏旁開始認識,延伸出更多詞語。
是不是跟蒙芽最受歡迎的延伸之一超搭(延伸專屬蒙芽康軒訂戶喔)

從「畫」走進「偏旁」,建立識字系統的結構力。
孩子如果只會認「日」和「月」,那還只是認圖像。
但當他發現:「明、暗、晴、暖」都藏著「日」的影子——
這時候就不只是記憶,而是理解。

用字根發展,建立語文的家族感。
像「口字族」這一組,我會請孩子自己在共讀時,也在書中去「找同姓氏的字」~
會變成很好玩的闖關挑戰,也順便練了組詞與延伸應用。

一幅畫、一個情境、一串字的開端。
每一組字根開場,也是用一幅圖,讓孩子沉浸在場景中,
不是被「教字」,而是進入一個字的世界,從感官經驗延伸到文字。

拼出來的漢字很有感!
這個「悶」,真的悶得好傳神!
「悶」這個字,是「門」裡面關著一顆「心」——
當心被關在門裡,不透氣、不能說,當然就會感到「悶」啊!
透過這樣的拆解說明,不只能幫孩子記住字形,還能理解情緒的意象,
學漢字,也可以是認識感受的一扇門呢!

蟲蟲餐廳

蟲蟲餐廳是一間只在夜裡開張的秘密小店,在這裡,不論你是哪一種昆蟲,都能點一份為你量身打造的料理,和一份被理解的感覺。

這不只是一本介紹昆蟲的繪本,結合的昆蟲習性反映真實的社會,像是蟲蟲們的深夜食堂!
餐點是照顧,故事是陪伴,而那些看似搞笑的橋段背後,其實都有牠們獨特的生存方式與生命處境。

蟲蟲餐廳就是這樣一本讓大人跟小孩都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看的書,畫風幽默逗趣,但故事底下藏著滿滿的人情味與昆蟲知識。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任務、特質與情緒。

上個月破喉嚨團露活動,V姨說故事時間就帶了這本書,破喉嚨寶寶超有感,看到認識的蟲蟲還會跟我分享他從康軒知道的蟲蟲小知識,於是我就決定要來份蟲蟲圖卡,這次在書團下面留言曬單就可以獲得囉~孩子可以一邊看書、一邊收藏角色,透過圖卡很快理解每項蟲蟲的特殊能力!

餐廳開張!誰來用餐?
從封面開始就充滿熱鬧氣氛,螳螂主廚手持平底鍋英姿登場。

故事從這樣一幅靜謐的畫開始:夕陽落下,城市遠處高樓燈火通明,而草叢裡,卻是另一種忙碌開始。 打開繪本還沒進入故事,是就被這頁吸引,帶著孩子鋪陳氣氛,一種「世界有很多種樣貌」開始。昆蟲們白天藏身,夜晚才是牠們的高峰時段,是不是也像我們有時候忙完工作後,才開始自己的生活呢?你找到蟲蟲餐廳了嗎?(再看看封底設計滿滿巧思啊!)

蟲蟲們穿起廚師裝、服務生帽、外送背心,組成一間獨一無二的「昆蟲食堂」。 別小看這些擬人化的小角色,每一隻都有對應的職業與性格,像是負責料理的螳螂主廚、老派熱情的美髮師蜂、專業到位的物流獨角仙…孩子在故事中,不只是讀情節,更像走進一個熱鬧又多元的社會。

獨角仙身上的「獨角快遞」布條,是全書最有記憶點的幽默之一。 觀察這群角色的出場畫面,孩子不只會哈哈笑,還會慢慢認識「職業是什麼」、「分工合作怎麼運作」,甚至能玩角色扮演遊戲,當快遞、當主廚、當客人……

「噢,靈感來了!」——這隻眼神專注的螳螂,是整本書裡靈魂角色。
觀察每位客人後為他們量身打造料理,這不就是「觀察需求、給出對應回應」的最佳典範?很適合帶孩子聊聊「為什麼每個人需要的都不一樣?」、「螳螂主廚怎麼知道要做什麼料理?」

狼蛛媽媽出場
背著滿滿孩子的狼蛛媽媽媽媽讓人很有感,背後背滿孩子,滿臉疲憊地敲門:「可以進來用餐嗎?」藏著好多情緒。孩子讀了可能會笑,但媽媽讀了,很可能會鼻酸。每個角色的安排都不只是為了「擬人化」,而是帶著真實世界裡的投射與理解。

這一幕,是不是反映出真實生活中的我們——疲憊卻努力,但仍然撐著。孩子可以觀察她的動作、表情,再想想:這位媽媽需要什麼幫助?害怕孩子影響餐廳,卻又好久沒有在餐廳好好吃頓飯了!

毛毛蟲姐姐開心招呼狼蛛寶寶玩耍,周圍是溫柔的薰衣草與笑聲。
狼蛛媽媽在這裡不只吃飯,還得到了喘息的空間與情緒的釋放(就跟我們一樣阿!)。

綠帶翠鳳蝶閃亮登場,結果卻被請出場……為什麼?
一開始出場氣場滿點,但後來卻因為傲慢無禮、擾亂秩序,被餐廳婉拒。

蟲蟲餐廳也是會出現這樣的客人也是很有原則的!

「出生以後,才知道自己孤苦無依」——但故事給了另一個答案
最後登場的蜉蝣從窗中望著大家,說出這句動人的獨白。這本書雖然熱鬧搞笑,但結尾卻收得安靜有力——每個角色原本都有缺口,但在這間「蟲蟲餐廳」,他們成為彼此的陪伴與療癒。

電器故障、廚房一團亂烤箱壞了!主廚們愣住了,猜猜看是最後是誰修好烤箱的呢?

生命雖短,但足夠閃耀一次
故事最後登場的是壽命極短的蜉蝣。牠的生命只有短短幾小時,最後成為餐廳裡最受歡迎的壽星。雖然活得短暫,卻依然努力發光發熱,就算時間再短,存在本身就是值得慶祝的。象徵著「每一段生命都值得被慶祝」。這樣的設定不只適合孩子共讀,更能作為生命教育的延伸對話。

故事的最後,是一些「語錄」式的昆蟲對話與餐廳規則,用幽默收尾,也留下思考。 像是「我們歡迎所有有肚子餓的人,除了不講禮貌的客人」。這些對話可以拉出來當作家庭規則的延伸,也很適合玩「如果我是餐廳老闆,我會怎麼說話」的遊戲。

這本書看似幽默,其實藏著對多元、包容與同理的深層訴說。
每一個角色的設定,結合昆蟲的習性反映真實,滿滿的細節很值得入手。

尼克叔叔的書箱

一個人的閱讀,變成了一個社區的力量

你相信書本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嗎?
有時候,一本書的魔法不是在你心中悄悄發芽,而是在街角,種下一顆關於「分享」的種子。

尼克叔叔的書箱是寫給每個熱愛閱讀的大小書蟲,也是一段關於「小書箱運動」的溫暖故事。也是向美國真實發起「Little Free Library」的創辦人致敬,讓我們看見一個人如何用書,搭起彼此的連結。

書在說話,人卻忘了傾聽
這一幕看似日常:行人低頭滑手機,只有尼克叔叔在認真閱讀。但書頁上寫的話,彷彿對我們喊話:「這本書真的、真的很有意思!」——閱讀的樂趣,常常被忽略了,是吧?

尼克叔叔的家堆滿了書,從專注細心地擦拭書的表情,就知道他有多愛書。——這裡每本書都不是靜靜地躺著,而是在等一個懂它的人。

閱讀,是一場盛大的想像冒險,打開書,就有角色走出來——可以是浪漫的愛情小說、是能為你撐一把傘的溫暖、或是一段美麗的曲子、一場美食的盛宴……告訴孩子:「你手中拿的,不只是一疊紙,而是一個世界。」

自己去拿的點子,點燃了什麼?這一頁是轉折,也是靈感的誕生。尼克叔叔望著窗外,腦中閃出煙火般的靈感:「如果大家都不來找書,那就讓書去找大家吧!」

拿起木板、釘子、刷油漆——這不只是個小工程,也是一場閱讀革命。畫面中尼克叔叔親手打造書箱到底是要做什麼呢?

第一次放上街頭:從一個人開始,吸引了一群人

「你看那個箱子是什麼?」
「哇!可以免費借書欸!」
小男孩驚奇的眼神、狗狗搖尾巴的興奮,畫面裡沒有任何標語,卻讓我們感受到——「分享」不需要多說,就能感動人。

一本書出去了,又會遇見誰?有些人放了一本書,也拿走一本書。有人只是坐下來看看封面。閱讀的流動,讓書成為橋樑,而這個橋樑,不需要門票、不設時限。

謝謝你讓我也能擁有書的陪伴

這封簡單的手寫紙條,是書箱出現後第一位回信的讀者。一位沒錢買書的女孩,在這裡找到了慰藉,也讓尼克叔叔知道——他的堅持,真的有意義。

真實延伸:全世界的小書箱,都從一個想法開始

最後出現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小書箱:電話亭改成的書櫃、放在船裡的書架、公園裡的白色車推車……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
發起人托德.博爾(Todd Bol)因母親愛書的影響,在自家門前建了一座小木書箱。沒想到這個舉動成了全球最大的閱讀運動,一個「Little Free Library」的夢,就這樣長出了無數分館。是最小的圖書館,也是世界最大的圖書館

《尼克叔叔的書箱》不只是一個關於書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信任」、「分享」、「自由閱讀」的開始。書不是只能在圖書館或教室裡才出現,它也可以藏在街角,靜靜地等待下一個讀它的人。每一個願意拿取或放下一本書的人,都是知識的傳遞者。

家庭大書

當我們說「家」的時候,孩子想像的是什麼呢?
是爸爸媽媽、小孩和寵物?還是一個會一起吃飯、看電視、吵架又和好的空間?

《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是一本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打開對「家庭」想像的大門。它不只是列舉多元家庭型態,書名簡單直白,卻藏著豐富的訊息:各種膚色、穿著、文化背景的人們,都是「家庭」的樣子。也許和我們不一樣,但一樣尊重與理解。

每頁也都有找找看小遊戲,邊看書邊觀察!

刻意呈現大家「以為」家庭該長什麼樣——爸爸、媽媽、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但接下來,書會一一打破這種單一想像。

家庭樣貌百百種
有人和媽媽住、有人和祖父母住,有人被收養、也有人只有一個主要照顧者。這些畫面溫暖又真實,提醒我們:每種組合都可以成為家。

大房子、小公寓、沒有屋頂的臨時住處,每一扇窗後都有一個故事。

每個家庭的工作型態都不一樣,有的是雙薪家庭,有的是一人外出、一人在家照顧孩子。這一頁不僅描繪出職業的多樣,也點出兩個值得孩子注意的小觀察,這一頁既寫實又溫柔,幫助孩子建立對工作的寬容想像,也看見家庭背後的多重角色。

🔎 媽媽在做家事,也是在工作!
在廚房忙進忙出、哄著孩子,這些無薪的照顧勞動,同樣重要,也應該被看見與尊重。

🔎 只有一人外出工作的是媽媽
每個家庭的樣貌與安排都不一樣,沒有「應該怎樣」的標準答案。

不是每個人都能出遠門,但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創造歡樂時光。書中的視角讓孩子看見「平凡假期」也能很特別。

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樣貌,也透露著文化背景與生活風格的差異。這是一本能讓孩子觀察細節、建立多元理解,也是很好爸媽發揮每個家有不一樣的規定的對話開始。

從生日到新年、從舞龍到蛋糕,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慶祝的方式,文化的多樣性,就在生活的細節裡。

最後一起來畫張家庭樹,認識自己的家!

這本書沒有要教孩子「哪一種才是對的」,而是想讓他們看見:「原來也可以這樣。」

它不像課本一樣告訴你什麼是標準答案,而是像一扇窗,帶孩子看看別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也像一面鏡子,幫孩子看看自己的家庭有什麼特別;更像是一座橋,慢慢連接起「我家」和「別人家」之間的不同。

很多爸媽會擔心,孩子看到別人家可以、自己家不行,會不會覺得不公平?但其實,這就是很棒的對話機會喔!

孩子說:「為什麼他們可以……我們不行?」 我們可以回答:「你覺得他們家是怎麼做的呢?那你喜歡我們家的做法嗎?」

不用急著解釋對錯,而是一起討論每個家庭的選擇背後,可能的原因和想法。

當孩子開始好奇「我從哪裡來」、「我家和別人不一樣嗎?」的階段,這本書就是一本很適合陪孩子一起看的書。它幫助孩子理解: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組合與樣子,而我們的家,也是一種很棒的樣子。

從這裡到那裡 我會看地圖了

孩子對「地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是藏寶遊戲裡的神秘地圖、導航螢幕上的箭頭,還是公園告示牌上總找不到的那個「你在這裡」?

《我是地圖小達人》從孩子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他們一步步了解地圖的用途和意義。這本繪本不只在介紹知識,更帶著孩子思考:什麼是我在意的地點?我想怎麼告訴別人我走過的路?

透過主角安娜和朋友贊恩的互動,孩子會發現,畫地圖不一定要很複雜,也不一定要完全精準,它也可以是一張屬於自己的「心地圖」,記錄著生活的樣子,連結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什麼是地圖?

地圖,是一種把「空間」變成「圖畫」的工具,一開始就打開了孩子的好奇心:原來地圖不一定是冷冰冰的,而是能幫助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

贊恩寫了一張信給安娜,還畫上圖案,邀請她來家裡喝下午茶。這一頁是故事的起點,「我想畫一張地圖」的動機萌芽點。

這是孩子畫的第一張地圖,從自己家門口出發,到朋友家的路上會經過什麼?圖書館、公園、池塘……每一個地標都充滿生活感。

文字雖然簡短,卻點出了地圖的實用性:「幫助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爸媽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我們家最近一次用地圖是什麼時候?繪本文字沒有注音的部分,爸媽可以搭配帶孩子認識~

這頁出現的是類似社區導覽圖的標準地圖版本,有圖例、比例尺、方向指標等,是孩子認識「真實地圖」的起點。也帶孩子認識地圖的角度。

安娜和爸爸一起在地圖上找座標,用筆標示想去的地方。我們也可以跟著一步步引導孩子畫下地圖,想想想去的三個地點,試試看能不能標出來!

安娜畫了一張貓咪的一日遊路線圖,記錄牠去了哪裡、做了什麼,這一頁用孩子熟悉的寵物來延伸地圖應用,是很好的觀察練習起點。

安娜帶著畫好的地圖,照著路線一步步找到朋友家。畫完地圖後,更是用行動驗證自己的理解與記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地圖

最後一頁像是溫柔的收尾,提醒孩子:地圖不一定長一樣,也不需要畫得很完美,只要能代表你心中的世界,那就是一張很棒的地圖。

喜歡露營的小貓路易、喜歡名畫的小貓路易

爸媽在說故事的時候,往往會比較在意文字的內容,但像小貓路易系列這種文字簡短的繪本,更需要我們「放慢腳步」,和孩子一起觀察插圖。
這些細膩又充滿細節的畫面,不只能吸引孩子的目光,也讓親子之間有更多對話的空間——「這是哪裡?」「你覺得牠在做什麼?」
就這樣,一起玩、一起猜、一起發現,也一起創造屬於我們的共讀回憶。
爸媽在說故事前,不妨先自己讀一遍。書的最後其實藏了不少「小彩蛋清單」,我們就可以在共讀時邀請孩子:「來找找看!這頁有沒有出現……?」

喜歡露營的小貓路易

打開這頁就是長長的拉頁設計!一整台改裝露營車裡面藏滿了日常用品和小貓路易的旅行寶物。仔細看,有樂器、鍋具、茶具、燈飾,還有小貓從窗外探頭、從車底鑽出來。

草叢看似普通,其實裡面藏了好多花草和昆蟲朋友。翻到這頁會讓人忍不住停下來細細觀察,也可以問孩子:「這裡有幾種花?幾種昆蟲?你認得幾個名字?」

繪本中出現了好多頁可以在畫面中感受到時間的流動,彷彿是時間軸——從白天到黃昏,從玩耍到休息,小貓路易有的時候在吊床上打盹,有時候在帳篷裡看書,或懶洋洋躺在地上,畫面充滿放鬆氛圍。也可以和孩子聊聊:「如果你也來這裡,最想做什麼?」

貓貓們齊聚一堂,目光鎖定烤架上的大雞腿與烤魚。
燈光暖暖、香氣四溢,誰說露營只有簡單料理?
在路易的營地,連烤肉派對都像藝術品一樣盛大。
你有注意到幾隻貓咪了嗎?牠們的表情是不是也很有戲呢?

藏在圖鑑裡的答案
最後有一整頁的昆蟲與植物圖鑑,結合前面的草叢場景,小貓就藏在其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對照看看:「這些植物與昆蟲,我們剛剛在哪一頁看到牠們了呢?」回頭再一起看看吧!

喜歡名畫的小貓路易

這頁是不是讓貓奴有共鳴!小貓路易黏著主人玩,從沙發、鞋櫃到行李箱,不斷地各種騷擾。

路易闖進馬蒂斯的工作室,這一頁藏有超多細節——牆上的畫、桌上的顏料、畫布、雕像,還有貓咪們鑽進畫框裡,甚至變成了畫作的一部分!

玩具店的驚喜收藏,從宮崎駿角色到各式動物、玩具,全都排列整齊。爸媽可以陪孩子一起說說:「你認得誰?這裡有你喜歡的角色嗎?」有發現也藏著藝術品嗎?

這一頁是夜晚的古董店櫥窗,路易站在窗前觀察各式物品,有畫、有雕像、有植物、有燈飾……有種身在美術館的感覺。也可以引導孩子:「如果你是小貓,你最想進去看哪一樣東西?」

最後這頁還有附上說明欄,介紹圖中的名畫出處與作者。爸媽可以和孩子玩找找看:「你記得這幅畫在哪一頁出現過嗎?」

小貓路易的冒險,沒有驚天動地的劇情,也沒有快節奏的對白,透過畫風用一種溫柔細膩的方式,邀請我們一起「慢下來」。

看著一頁頁色彩溫潤、層層堆疊的「畫」,像晨光灑落森林,也像午後灑進窗台的光。圖畫中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也藏著對世界的愛與幽默。你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小貓姿態柔和自然的光影變化,也能從背景發現作者對細節的用心:露營車裡的餐具、畫室裡的畫筆、街頭的招牌與花草,每個角落都能延伸出許多親子對話的可能。

對孩子來說,這樣的繪本更是一種溫柔的觀察練習與情緒陪伴。大人可以引導孩子從圖像中發問、推敲,猜猜主角接下來會去哪裡?誰在畫裡出現了?他們正在做什麼?這樣的互動,其實就是最自然的親子對話起點。

這系列繪本沒有喧鬧的聲音,卻有豐富的故事節奏;沒有華麗的特效,卻處處藏著小驚喜。

陪孩子一起讀這兩本書,也許你會發現,不只是孩子在看圖說故事,你也正在看見生活裡那些被遺忘的小美好

大書系列-野獸大書、海洋大書、蟲蟲大書、野鳥大書

當我們陪孩子看繪本時,常常會先注意到文字,心裡盤算著「這頁該怎麼念、要怎麼講」。但其實,真正讓孩子停下來、引起興趣的,往往不是文字,而是畫面裡藏著的細節。

像這套《昆蟲大書》《野獸大書》《海洋大書》《野鳥大書》,每一本都像是一張視覺的知識地圖,圖像密度非常高,藏了許多故事線索和彩蛋。只要孩子願意張開眼睛仔細看,畫裡的角色和場景就會慢慢「說起話來」。

爸媽在共讀前,不妨先自己翻一翻,看看有哪些設計巧思,哪些畫面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注意。這系列每本書都有「找找看」的小任務,除了能幫助孩子練習觀察力與專注度,也能延伸學習主題,變成自然的對話起點。

《大書系列》一套四本,從地面爬行的昆蟲、森林裡的野獸、廣闊的海洋,到天空中的野鳥,每一本都帶著孩子踏上一場知識與觀察力交織的旅程。這次書團也可以依孩子的興趣單本選購,讓閱讀更靈活、也更貼近每個孩子的好奇心。

整套書以明亮、分明的色彩與標題做主題分類,但一翻開,目光就會被頁面上生動又細膩的圖像吸引。畫風充滿生命力,也非常適合親子共讀時「邊看邊聊」,在互動中慢慢累積知識與感受。

每本都設計了「找找看」任務,讓孩子在閱讀時多一個觀察任務,透過遊戲化設計,讓孩子培養專注力、觀察力。

翻開書前頁,會先看到主題索引,前面的章節都是綜覽,帶孩子進入每個國度中認識動物!

不只是介紹動物,還有各種層面的角度,甚至帶孩子認識動物保育!

《昆蟲大書》不只是介紹昆蟲長什麼樣,更把觀察重點拉回到生活現場:孩子可以怎麼做?像這一頁「蟲蟲觀察家」就畫出觀察的場景、需要的工具與方法,帶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記錄,而不只是被動地「知道」。

河馬總是待在水裡,是因為皮膚怕曬、容易乾裂,所以白天幾乎都泡在水中降溫。圖中還特別畫出「憤怒的河馬」大張嘴巴露出牙齒,提醒孩子看似呆萌的河馬,其實是非洲最危險的動物之一。讓我們重新理解溫馴與危險不是二分的形容詞,也可以透過動物行為與棲息環境的理解,幫助孩子思考「安全」和「自然本能」的關係。

野獸大書超好玩!從腳印出發,讓孩子學會觀察痕跡推測動物的種類與活動習性。畫面搭配動物不同腳印的形狀,等著孩子來一一比對。

關心歷史,也關心當下

「冰河時期的野獸」與「拯救這些野獸!」讓孩子從演化歷史走向現實議題。透過野獸化石與滅絕原因,引導孩子認識生物多樣性的消逝與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只是自然知識,更是一堂淺白但重要的「環境教育」入門課。

海洋大書中,企鵝的動感畫面,真是太迷人了!應該沒有孩子不愛企鵝,讓孩子看見企鵝不是只站在冰上可愛,還能飛快地在海裡追魚、避敵。特別介紹了牠們的身體構造與在冰洋裡的求生技能,也讓我們認識「又黑又白」的顏色,其實是最棒的保護色!

這一頁帶孩子認識海洋污染與人為干擾,從過度捕撈、塑膠廢棄物到船隻運輸,全都藏在這片深綠色的海域中。不同船隻的造型畫得細緻有趣,讓孩子一眼就能看出「哪艘船在做什麼」,是讓議題轉化為圖像化理解的範例,也非常適合延伸成海洋保育主題活動。

這一頁像是打開了一本迷你海底觀察日記!從赤腳踩進潮間帶開始,認識附著在石頭、躲在水草下的各種小生物。畫風細膩而富層次,讓孩子像真的蹲在岸邊,慢慢發現螃蟹、海葵、海蛞蝓的身影。這一頁非常適合搭配海邊旅行或實地觀察。

野鳥大書中,不只是認識鳥類,也認識我們與鳥的共居,從生活的角度出發!

好鮮豔的一頁!色彩飽和的羽毛與熱帶樹葉,讓這頁充滿了南美叢林的熱情氣氛。介紹鸚鵡的叫聲、喙的構造與社會性行為,也提到牠們模仿人聲背後的習性。透過自然觀察與趣味知識,帶出鳥類社會性與學習行為的討論,從生活延伸到動物行為心理。

蟲蟲大書中的這一頁以溫暖的黃色與細膩的線條,畫出蜜蜂在花間飛舞、採蜜、回巢、跳舞溝通的過程。特別將蜂巢切面畫出來,讓孩子看見蜂蜜儲存的位置與蜂巢結構,也設計了觀察引導「兩隻姊妹在哪裡?」讓孩子動眼也動腦。這不只是關於蜜蜂的知識,也是關於合作與溝通的練習。

構圖中,螳螂幾乎與植物融為一體,透過偽裝與伏擊展現牠們的生存策略。畫面左下的鳥的天堂花和螳螂姿態搭配得天衣無縫,引導孩子細看自然中的「擬態」與「掠食者」。這一頁不只是昆蟲知識,也開啟了「誰吃誰」的食物鏈思考。

誰說昆蟲只能在戶外?這頁場景來到家中,蜘蛛掛網、蟑螂穿梭,讓孩子重新理解「家中的生態圈」。繪者用大量白牆與線條表現牆角細節,搭配可愛而不驚悚的畫風,降低孩子對昆蟲的恐懼,鼓勵他們用好奇心代替害怕來觀察生活中的生物

這四本《昆蟲大書》《野獸大書》《海洋大書》《野鳥大書》不只是繪本,更是為孩子打開的觀察與探索視窗。從封面到每一頁的插圖設計、分類架構、找找看遊戲、生活化的連結與提問設計,都能看見用心。

畫風上,採用手繪風格搭配柔和色塊與豐富細節,像是貼在筆記本裡的標本,又像自然日記的一頁。這樣的設計,讓孩子不只是「讀書」,而是「用眼睛觀察、用心感受」,將知識轉化為屬於自己的發現。

或許我們無法時時帶孩子走進森林、飛往極地,但透過這樣的繪本,我們能把自然放進家裡、放進孩子的心裡。

好好吃蔬菜水果翻翻書-吃水果囉、吃蔬菜囉、蔬菜長大囉

這幾本書很適合幼兒,而且是硬頁加圓角的設計唷。
文字敘述活潑,用了很多狀聲詞,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是很會和小小孩說故事,很推薦購買!可以輕鬆跟著文字、翻翻頁的設計,就可以和孩子有很多互動。而且提到的食材都是很日常在冰箱中常常出現的,所以很容易結合現實生活的延伸,引導一起做些親子烹飪、觀察與品嘗蔬果的活動。

而且對蔬果外觀的描寫很細緻,從怎麼切、怎麼撥,到怎麼擺盤都很現實完整的呈現,草莓和奇異果還可以觀察橫切、縱剖的不同,很容易就拓展到現實生活中。

圓角設計厚頁設計,很適合給小寶寶!

我很喜歡它用很多角度觀察,像是草莓和奇異果可以觀察橫切、縱剖的不同。

每一種水果要怎麼吃呢?蘋果要切、要削皮,還要去籽,配合狀聲詞,喀擦~是好脆的聲音,共讀完馬上從冰箱拿出一顆蘋果,一起切、一起觀察,超級好拓展,孩子一定印象深刻。

 還可以看看各種蔬菜是怎麼生長的!知識點滿滿~

煮咖哩飯的過程也好詳細,從每一種蔬果怎麼料理開始,到擺盤。

對孩子來說,烹飪的過程也是一個奇幻旅程,看完書一起走進廚房動手做吧~記得停下腳步,觀察這些我們常食用的蔬果唷。

寶寶觸覺認知書

一樣是硬頁加圓角的設計,封面和封底都有泡棉,QQ的觸感拿出來就能吸引寶寶們的注意力。


整套八本、八個主題,都跟日常生活相關,從熟習的事物開始具體命名,還包含了顏色、形狀跟數數認知。
設計上色彩繽紛鮮豔,搭配我最愛的實物圖片,再結合各種材質,讓小寶寶們通過體驗不同又好玩的小手摸摸的感官體驗來探索世界。
這套認知書不是很普通的圖片跟名稱,文字敘述非常豐富、活潑,介紹物品時搭配了情境與狀聲詞,光照著書讀就非常好玩唷!
推薦購入,整套很澎湃,很適合送給寶寶的第一套書拉~

從貼近日常的事物開始帶小寶認識這個世界。每一頁都可以玩觸感遊戲,材質、顏色都很繽紛豐富。

不只是命名物品,還搭配各種動作、聲音描述,光跟著繪本讀就好好玩,

把手指頭放上去做做轉啊轉啊的動作,可以跟小寶寶有好多好多的互動。

牽引機開到泥巴裡去了,摸一摸,哎呀~好黏!

車子來了~~是小車控的最愛!

也有形狀和數數認知,鮮豔豐富的色彩,帶著孩子一起玩遊戲。

拉開扣好我也做得到

這是我好久以前就入手的書!
都是最接近孩子生活會用到的技能,有點像蒙特梭利的衣飾框一樣,我們在框框上做練習,每一層都有它的用意。不過不用照著順序讓孩子練習,建議從日常孩子最多接觸的開始,例如魔鬼氈、暗扣、拉鍊。
另外很多安全相關用品是插扣設計,所以很多家長是先不練習這部分,鞋帶部分則可以分穿鞋帶與蝴蝶結二個部分練習。

在蒙特梭利中替小孩介紹工作通常需要有個契機,例如,媽媽今天看到你穿一件拉鏈的外套,我要給你介紹一個拉鏈的工作喲,那我們就拿出來練習。

要注意的是對大人來說,每一個工作都覺得很簡單,但對小孩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所以蒙特梭利的動作拆解會拆的很仔細喔!

魔鬼氈的工作,算是其中比簡單的,孩子會很喜歡魔鬼氈的撕粘聲音。

魔鬼氈步驟:

  1. 告訴孩子要先解開上面那片。右手壓住一側,左手移到上面的小布片邊緣,拉開
  2. 拉開上方那片後,向左攤開
  3. 可以看到魔鬼氈,無論是子面或是母面都請孩子摳摳看
  4. 請孩子摸一摸感覺是不同觸感
  5. 告訴孩子現在要把魔鬼氈貼回去,將上方那片右邊拉,往下放
  6. 眼睛注意仔細看有沒有對齊好,壓壓,檢查有沒有貼緊
  7. 請孩子重覆操作
  8. 工作完畢請孩子將書歸位。

有注意到嗎?也給孩子一 個開始工作的契機。

暗扣步驟:

  1. 左手指尖壓住上方第一個釦子的左側,右手三指〈姆、食、中指〉合捏住第一個釦子的布緣,往上再往右方拉開暗釦。
  2. 由上往下依序揭開第二個釦子
  3. 重覆一次,第三個給孩子做
  4. 邀請孩子展開右側布。
  5. 觀察子扣、母扣的差別
  6. 告訴孩子現在準備將面料扣回
  7. 請孩子將他那面往左合起來,右手食、中指在下,姆指在上,捏住第一釦子的布緣,將釦子對準釦洞,右手姆指往下重壓,使釦子密合發出聲音。
  8. 由上往下,依序將所有釦子扣上,結束。
  9. 工作完畢請孩子將書歸位。

偷偷看一下

這套跟Look inside都非常非常的有名。

同樣很有名的Look inside系列,每面翻翻頁設計較多、文字量及深度也更多更深,所以適讀年齡較大,大約至少要5歲以上喔,也很可惜沒有注音。Look insid介紹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https://bigv.com.tw/tmac_cn/

偷偷看一下系列也是圓角厚頁的設計,加入大量的翻翻頁元素,跟著劇情一起解謎,也是很好玩的遊戲書,尤其可以單買,我覺得非常棒~每本二百多元,可以從小看到大,CP值很高,我覺得非常棒~

主題、類型都是學齡前常常看到的各種命題,可以做為延伸閱讀的題材,而且不要以為翻翻書就很幼,這系列可是帶入很多知識內涵,再加上細緻、美美的圖片,結合互動、猜謎,就算大小孩也是會超愛,適讀年齡官方訂定是0-6歲喔,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沒有注音吧。


像是《消防車》這本,一個一個偷偷看一下消防車上的各種裝備。

跟著消防隊員出勤,咦~消防車上的二條水管各自的作用是什麼呢?

進去屋內為什麼要彎下身體呢?是不是大孩子也會有很多收穫。

還有《火箭》、《直升機》這二本,車控一定超愛。

《火箭》非常詳細介紹每個部份。

一起倒數,發射!!!

觀察太空人的工作

透過翻翻頁也能互動,幫助太空人到達吧~

《忙碌的農場》非常有趣,從動物、植物、到牽引機都有提到。

這些蔬菜是怎麼生長的呢?

《熱鬧的花園》

花園很可愛,也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各種動植物。

掀開來,發現什麼呢?

也有提到堆肥的作用

恐龍也是可以收穫很多孩子的心

不只偷偷看一下,也偷偷帶入很多知識點

還有有趣的切入角度

小寶寶要誕生了

很像我們家蒙芽五月延伸的孕期小書耶。

以胎兒的角度描寫,用可愛、貼近孩子能理解的文字,搭配QQ的媽咪肚肚,帶著孩子重回在媽媽肚子中的奇幻旅程。

月經的故事 生命的起源

在社群中常常會有媽咪詢問孩子問起月經是什麼,該怎麼回答呢?透過繪本是很好的方式!


從月經是什麼,到月經時可能的不適與如何調適,還包括了對男、女性器官的介紹,到精子與卵子是怎麼結合的-性行為。

孩子從小就建立正向認識月經的觀念

對於那些嘲笑月經期間的人,該怎麼做?不要檢討自己,告訴他:就是有月經你才會來到這個世界上!(求學期間是不是都會遇到這樣的事?)

也告訴孩子,你有權決定自己的身體,性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要告訴孩子愛自己。

請用平常、坦然的態度和孩子聊聊性,這也是性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

是誰在跳呢

好好很喜歡這本耶~畫風溫潤、色彩柔和!

抽拉頁的設計,可以看到瘤喉蝗、雪鞋兔、樹蛙、東部灰袋鼠、虎鯨這些動物們跳起來的動作

放慢速度能觀察分解動作,停下來可以看看這些動物們的四肢有什麼不一樣,讓孩子透過操作發現與觀察。

書的最後還附有每個動物的解說喔。

我出生的這一天(本次開團無)

每個人都生而特別!透過好多個親子溫馨對話,和媽媽聊聊出生這天的事,

不只是生日,原來生日的那天,我的出生是這麼不容易的事情,理解更多自己的獨特

還有爸媽當時的感動與照顧新生兒的心路歷程,是很特別的生日書,更具意義

英國 Usborne聖誕降臨曆(本次未開團)

降臨曆是用來倒數迎接聖誕節的日曆。通常從12月1日開始到平安夜(24日)為止,每天都有一個小格子或小窗戶,各格都藏著小禮物、玩具等等,每天打開一個,期待一天天的更接近聖誕節。

降臨曆不只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活動和禮物,更是一份期待,讓孩子學習控制衝動、學習等待,也很適合帶他們認識日期和時間的規律。

現在降臨曆形式五花八門,零食、玩具、樂高,還有各種手作材料組合都有,但媽媽我實在很苦惱,因為從第一天開到最後一天,通常第一天的也都不見了!也有買過手作飾品、史萊姆材料類型的降臨曆給好亮,但這類型的品質通常都沒有很好,隨著倒數聖誕節,家裏各處也會出現各種亮粉、亮片或珠珠等等。

所以說這次開團的這種小書形式的降臨曆簡直太棒了,完美解決媽媽的煩惱,也滿足了買書的慾望,24本小書比起24個小玩具實在是優質知性首選😎

臺灣麥克的這系列降臨曆其實紅了好幾年,但我的理念是不給孩子童話故事, 因為蒙特梭利認為在孩子還無法加以分辨真實與虛幻的時候,會令他們困惑,真實的世界已經足夠有趣,所以我一直沒有下手。
不過隨著好亮長大,他們也在學校和日常中接觸認識,融入所屬環境是蒙特梭利很強調的優點,所以我也釋懷了,不主動提供但出現在身邊時會用我的說法跟孩子說明一次。
⚠️我建議至少三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可以「完全不要接觸童話故事或是虛幻事物」!

降臨曆分中英文,英文版還可以選顏色(中文版就只有紅色啦)。英文版小書的出版社是Usborne,是英國非常非常有名的童書出版社,愛買書的你們應該知道了吧!這系列小書亮亮自己閲讀沒問題,有英文底的孩子們ok的喔~

每本畫風都不一樣,一次蒐集了 24本小書!

兔兔有夠可愛啦~英文難度是亮亮可以自行閱讀的喔!

中文版的譯者則是劉清彥,聽助理分享在兒童文學界很有名,推廣兒童閱讀,也有出版過很多繪本,得獎無數,所以文字的掌握及故事內容都很適合孩子,不用擔心有你無法接受的劇情!

聖誕音樂盒故事集(本次未開團)

對孩子來說音樂盒超級神奇,轉一轉就會發出音樂,共讀時間的開場前請他們自己轉轉發條,聽著聖誕音樂揭開聖誕故事,儀式感滿滿~(沒有注音喔!)

平安夜孩子都入睡了,故事都用「我」的角度,觀察看看「我」到底是誰呢?

聖誕老公公登場,孩子是不是也常想著晚上熬夜來個聖誕老公公奇遇記。

你想像中的聖誕老公公長什麼樣子呢?

用了很多形容詞詳細的描述聖誕老公公的長相,很適合大孩子也來玩照樣造句耶~

團購資訊

團購連結 

團購時間 4/22(二)–4/30(三)AM 23:59 準時結團

運費
1.本島運費100元.滿2500元 免運。
2.外島運費180元,滿2500元,運費100元

▍活動一:滿額贈品

滿1800 送 「【小小恐龍繪本)」一件

滿2500 送 「4M迪士尼:玩具總動員認知學習時鐘」一盒

【贈品數量有限!~臺灣麥克、維京國際擁有更換贈品的權利!】

客服資訊

☎聯絡電話:02-87971168分機607(客服時間週一至週五,AM09:00~PM17:30)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