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tikes #童心園 #一年四季皆可玩的居家遊具 🛒開團連結:https://lihi1.com/G73s9 前陣子曬限動不少讀者詢問好亮在玩的 #摩天輪玩水桌、#溜滑梯 和 #籃球架,這次要開團啦! #little tikes 是美國最知名的老牌玩具製造商之一,以品質穩定及不斷創新的產品暢銷全球。聽說很多幼兒園或親子館都有機會見到它。 雖然我是木頭製品愛好者,但畢竟是要放在戶外露台 […]…
緩慢寫文中
受密碼保護的文章不會產生內容摘要。…
受密碼保護的文章不會產生內容摘要。…
主教筆記 1|寶寶是空白的畫布:認識吸收性心智的力量 主教筆記 2|為什麼新生兒需要一個「有節奏」的環境? 主教筆記 3|什麼才是適合新生兒的活動? 主教筆記 4|小小的移動,巨大的發展:0–6個月的運動關鍵 主教筆記 5|孩子爬起來不是為了走路,而是為了認識世界 主教筆記 6|扶站、移動、獨走:我們要幫孩子什麼?又該忍住什麼? 主教筆記 7|家中如何打造支持孩子動作發展的環境? 主教筆記 8|從 […]…
延伸筆記|觀察不只是「看見需求」,更是「創造興趣」的起點 在主教訓練中我們學到: 「觀察讓我們發現孩子正在發展什麼, 但成人的介入,能讓孩子更願意持續投入。」 很多家長都曾經問我: 🟠「我看出來他最近對穿衣有興趣,但怎麼一下子就沒興趣了?」 🟠「他會自己倒水了,那我是不是可以準備更進階的活動?」 🟠「我每天都準備讓他練習擦桌,但他只做一次就不想碰了…?」 這些困惑都說明了一件事: 觀 […]…
很多家長在接觸蒙特梭利後,第一個反應常是: 🔸「我是不是要買一整套教具?」 🔸「怎麼樣才算是真正的『環境準備』?」 但其實,蒙特梭利真正的環境準備,起點從來不是教具,而是觀察。 觀察是所有教養行動的起點 「觀察是我們理解孩子內在需求的唯一方法。」 一個還不會站的孩子,放上走步車再漂亮也沒有用; 一個正在語言爆發期的孩子,滿桌分類教具也抓不住他注意力。 只有當我們觀察到了孩子的「發展狀態」,我們才能 […]…
蒙特梭利家庭環境的真正重點,不是漂亮,是有「準備」 有不少爸媽問我: 🔸「老師,家裡要怎麼佈置才能像蒙特梭利教室一樣?」 🔸「是不是要買一堆木製家具、放滿教具才叫『蒙特梭利家』?」 其實,在主教的世界裡,家庭環境最重要的不是「看起來像教室」,而是: 家要是一個能讓孩子發展能力的空間,而不是讓孩子步步為營的場域。 關鍵不是「裝潢得像蒙特梭利」,而是「行為像蒙特梭利」 真正的蒙特梭利式家庭環境是什麼 […]…
很多家長在挑玩具、教具時,心裡都會默默許一個願望: 🔸「希望這個可以玩久一點!」 🔸「這個買下去最好可以從一歲玩到上小學!」 我懂,畢竟每一分花出去的錢,都希望「物超所值」。 但在蒙特梭利的世界裡,教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教具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夥伴,而不是永遠的娛樂用品。 教具的真正使命:回應孩子當下的發展需求 一個好的教具,目的不是讓孩子「玩很久」,而是: ✔ 恰好對應孩子此刻正在建立的能力 […]…
在教養的日常裡,常常會聽見這樣的聲音: 🔸「我是不是應該買蒙特梭利教具給孩子?」 🔸「這個木頭玩具標榜蒙式,是不是就可以放進孩子的學習區?」 🔸「家裡應該要準備幾樣教具才算足夠?」 但我們得先釐清一件事: 並不是有質感、有分類、有價格的東西,就叫「教具」。 教具是回應「發展需求」的物品 在蒙特梭利教學中,教具的存在有一個清楚的原則: 它必須「對應孩子正在發展的能力」,而且「具備錯誤控制」。 不是 […]…
當孩子崩潰時,他最需要的不是「做更多」,而是「被看見」 你是不是也曾想過: 🔸「是不是該多買些教具刺激他?」 🔸「是不是應該多帶他出門活動活動?」 🔸「是不是該早點開始學英文、音樂、美術…」 但也許,我們都該先問一個問題: 當孩子崩潰、抗拒、煩躁的時候, 他真正需要的是「更多刺激」? 還是一個能安靜陪伴、理解他的你? 刺激過多 ≠ 發展更好 現在的育兒環境充滿早教焦慮: 提早學語言 提早學邏輯思維 […]…
「我來幫你」之前,請先深呼吸三秒 習慣性幫忙,其實正在奪走孩子練習的權利 👀「他還不太會,我幫他一下下就好」 🫣「這樣穿錯腳了啦!媽咪幫你調整一下」 🤯「我真的等不了了,再拖會遲到!」 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幫忙」, 其實常常剝奪了孩子練習的機會。 我們不是孩子的操作員,而是他發展過程中的導航者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成人的角色不是: 指令者 隨伺在旁的隨行機器人 而是: 🔸 安靜的觀察者 🔸 準備好環 […]…